当前位置: 当前位置:首页 > 百科 > 白银在唐代的扩大化之旅 正文

白银在唐代的扩大化之旅

2024-06-23 11:39:42 来源:外汇查询器网 作者:行情 点击:854次
  唐初银器较少,十分珍贵,白银的使用有严格等级限制。

  神龙二年(706年)九月的仪制令明确规定:“诸一品以下,食器不得用浑金玉;六品以下,不得用浑银”。开元间(713-741年)银器的使用已较前有所增加,但在“金银之属谓之宝,钱帛之属谓之货”。的情况下,唐廷仍明令禁止金银器使用范围的扩大。开元二年(714年)唐玄宗称:“联欲捐金抵玉,正本澄源。所有服御金银器物,令付有司,令铸为挺,仍别贮掌,以供军国。珠玉之货,无益于时,并即焚于殿前,用绝争竞。”同时还颁《禁奢侈服用软》,重申了臣僚服饰“四品以上饰以金,五品以上饰以银”的规定。

  但延至中唐以后,金银器开始流行。现有的考古材料表明,仅今陕西、内蒙、浙江、江苏、河南、青海、山西等省区1957一1991年的21次发掘,先后出土唐代金银器就达2500多件。而其中一次出土上千件的陕西西安何家村和江苏丹徒丁卯桥,上百件的陕西扶风法门寺和浙江长兴下萃桥,均为中唐以后的窖藏。这些银器的重要用途之一,是各地向唐中央进奉和唐中央对达官贵人的赏赐。因此,中唐以后出现了空前的金银进奉和赏赐之风。德宗继位,为表示俭朴,大减各地进奉。但大历十四年(779年)闰五月“丙戌,诏禁天下不得贡珍禽异兽,银器勿以金饰。”银器似乎已不在禁止之列。金银器使用的禁令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。尤为值得注意的是,中晚唐时,伴随着金银器成熟时期的终结、普及和多样化时期的到来,银器种类大增,纹饰更加丰富多彩,大型器物和铭刻器物增多,造型和纹样更为大众化。

  当然也应该看到,唐代的白银产量毕竟有限,白银器饰的全面普及尚有待时日。元和七年至十三年(812一818年)的6年间,宪宗倾全力打击方镇,先后8次出内库财物付度支,但在共支钱123万贯、绢163万匹的情况下,所支银却仅有5000两。虽然宪宗内库藏银量已不可考,且所支出的5000两也不一定是内库所藏的全部,但宪宗似乎还不至于舍不得出内库银用于打击方镇。无独有偶,敬宗时(824一826年)又有将左藏金银悉数收入内库之事,可全部“宣索”到的也只有挺银及银器10万两,金器7千两。而在晚唐钱重物轻的巨大压力下,唐廷还曾把白银视为无益于生人、不可解饥寒的奢侈品,一度设法禁止岭北采

  银,以便矿冶业中集中力量采铜铸钱。在这样的条件下,白银器饰的普及也难免受到一定影响。

<
作者:动态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头条新闻
图片新闻
新闻排行榜